基层治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效能,始于网格信息的精准获取。针对社区入户采集“门难进、情难知、数难清”的痛点,燕祥社区创新推行“三步入户工作法”,将“信息采集”转化为“服务前置”,推动社区服务从“大水漫灌”迈向“精准滴灌”,为网格化治理筑牢信息基础、做实服务根基。
第一步:以温情“敲门”,打破信任壁垒。
社区网格员摒弃生硬的“任务式”问询,上门时先以亲切称呼拉近距离,再通过“服务承诺”说明来意——“登记信息是为后续养老认证、居住证明、育儿补贴等便民服务提供便利”,主动消除居民戒备心。这一“温和沟通”策略成效显著,将入户成功率提升63%,家庭人口、联系方式、特殊需求等基础信息采集准确率提升至90%,实现了信息采集从“被动要求”到“主动配合”的转变。
第二步:靠“三顾”走访,绘就网格“全景像”。
为解决单次入户信息模糊的问题,社区将采集工作细分为“认门、识人、知情”三阶段。“认门”阶段聚焦住户位置,记录楼栋房号、居住状态及家庭成员数量,搭建网格“地理信息框架”;“识人”阶段重点排查老年人、儿童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,更新其联系方式与健康状况,将静态“台账”升级为“人脸+信息”动态档案;“知情”阶段则建立“一老一小”专项需求档案,详细记录老年人身体状况、照护需求及儿童托管偏好,同时排查房屋裂缝、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,确保矛盾线索无遗漏。
第三步:借数据赋能,让精准服务“落地有声”。
依托前期采集的精准信息,社区服务实现“靶向发力”:为独居老人定期上门问候、代办业务,及时介入调解邻里矛盾,联合物业及相关部门整治“楼道堆放杂物”“消防设施缺失”等问题,将社区民生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内,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5%,真正做到“民情沟通有方向、矛盾化解有抓手、民生服务有落点”,实现网格信息从“基础数据”到“需求清单”的跨越。
如今,“三步入户工作法”已纳入燕祥社区“萤火计划”培训中,通过沟通技巧、特殊场景应对等课程提升网格工作者能力。入户不是一次性任务,而是服务居民的“连心桥”,下一步,燕祥社区将持续优化信息动态更新机制,让网格治理“第一步”更稳健,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。(赵雪)